成都市禁止生产销售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规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8 22:34:50   浏览:8758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成都市禁止生产销售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规定

四川省成都市人民政府


成都市禁止生产销售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规定

(成都市人民政府令第85号)


第一条 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止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造成的环境污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国家有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目录的规定,结合成都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一次性发泡羔塑料餐具是指以发泡聚苯乙烯、聚乙烯或聚丙烯为原料的一次性饭盒、杯、碟、碗等食品容器。

本规定所称的使用是指经营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进行经营活动。

第三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

第四条 市经济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实施本规定。环境保护、质监、工商、卫生、市容环境等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协同实施。

第五条 区(市)县人民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禁止生产、销售、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鼓励、支持符合环境保护和食品卫生要求的一次性餐具的研制开发、生产经营及产品的推广工作。

第六条 生产一次性餐具应符合环境保护和食品卫生要求,严格按照《一次性可降解餐饮具通用技术条件》(GB18006.1—1999)和《一次性可降解餐饮具降解性能试验方法》(GB/T18006.2—1999)两项国家标准进行生产,并向企业所在地的县级经济综合主管部门备案。

第七条 销售、使用一次性餐具,必须采用符合环境保护、食品卫生餐具标准的一次性餐具。

第八条 生产、销售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由质量监督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规定,没收违法生产、销售产品,并处以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等值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

第九条 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没收违法使用的产品并处20000元以下罚款。

第十条 生产、销售、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规定,吊销营业执照。

第十一条 对生产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由县级以上经济综合主管部门提出意见,报请同级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停业、关闭。

第十二条 行政执法人员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三条 当事人认为有关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依法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十四条 本规定由成都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 本规定自2001年10月1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浅谈“罪责刑相适应”

洪凡


  在法治不断完善的今天,众所周知,罪责刑相适应作为刑法的基本原则已经明确地、格言式地规定在刑法条文中在指导制约刑事立法、刑事司法过程中发挥着根本性、全局性的作用。是摆脱“人治”实现“法治”的巨大历史性进步,是法律发展史上一个质的飞跃。
  罪责刑是从传统的罪刑相适应发展而来的,这种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同态复仇和奴隶社会的等量报复。这种原始的思想萌芽发展成为刑法的基本原则则是17、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倡导的结果。孟德斯鸠指出:“惩罚应有程度之分,按罪大小,定惩罚轻重”刑法的轻重要协调、适中;刑事古典学派的创始人贝卡利亚在《论犯罪与刑罚》一书中指出:“犯罪对公共利益的危害越大,促使人们犯罪的手段就应该越强有力”他还提出了罪刑阶梯论,确定一个与刑罚轻重相适应的刑罚阶梯,以实现罪刑均衡思想。这种思想对近代刑事立法、司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罪责刑相适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我国修订的《刑法》第5条规定:“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责任相适应”意思就是一个人犯多大的罪就应该承担多大的刑事责任,法院也应该判相应刑罚,要罚当其罪。罪责刑相适应虽然不能从几何精确度来订量计算犯罪与刑罚之间的等量关系而是基于犯罪所造成的社会危害与其所受到的刑事处罚相适应。这是各国刑法理论的共识,因为在依契约进入文明社会以后,国家作为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在维护自身的政治、经济利益抑制其对立并可允许其反抗在一定的范围和程度限制下。而法作为其阶级意志的外在表现形式,与道德政治一样作为在平衡、协调利益的工具。霍布斯曾说:“人的本性是自私的,追求幸福避免痛苦是人的本能”在人们为自己切身利益而牺牲的一份份自由联合起来的社会状态下,每个人都希望成为权力自由的中心。为避免人们由于感性冲动盲目追求犯罪所带来的快乐而犯罪,刑罚作为其否定评价在维护社会秩序、人民利益的同时还应该与犯罪分子的所犯罪行和刑事责任相适应。
  有人会说使用酷刑起到威慑作用,比如像古时“车裂”、“连坐”、“分尸”等刑事处罚手段。然而在文明开化、人权概念不断强化的今天,虽然它的存在能够给被害人带来心理安抚等现实意义。因为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生产关系的改变,所以它不具有存在的物质条件。卢梭认为:“严厉的惩罚只是一种无效的手段,它是气量狭小的人发明的,旨在用恐怖来代替他们无法得到的对法律的尊重。”从整体上来说一般预防与特殊预防是刑罚的目的,具体表现避免行为人再次侵害公民利益和别人重蹈覆辙而不是摧残折磨一个感知者,也不是消除一个业已犯下的罪行。因为一个完成的行为不可能在不可逆转的时间隧道里消除其烙印,况且严酷的刑罚只会暂时的攫取人的心灵而不能持续下去的,而且这还会违背立法精神。
  随着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罪责刑相适应的内涵和外延更是不断得到了丰富和发展,既注重刑罚与犯罪行为相适应,又注重刑罚与个人情况(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相适应,即所谓注重刑罚个别化。而且现代文明社会状态下人的感觉能力增强、心灵柔化降低刑罚的强度已成趋势,罪责刑相适应将更为科学化、更具人文性。

关于同意延伸中朝边境自费旅游路线的复函

国家旅游局


关于同意延伸中朝边境自费旅游路线的复函
国家旅游局


(1989年6月22日 国家旅游局)


辽宁省旅游局:
为增进中朝友谊,促进辽宁省旅游业的发展,经商外交部、经贸部、公安部,原则同意在丹东至新义州“一日游”活动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三日游”活动。现就有关问题函复如下:
一、中朝边境自费旅游的活动,其重点应当是继续办好丹东至新义州当日往返旅游团的业务。组织“一日游”的规模和人数,应根据朝方的接待能力和我方客源情况,由双方边境旅游部门商定。
二、同意将目前开展的丹东至新义州“一日游”的活动延伸至妙香山风景名胜区,变为三日往返的自费旅游,但不再向平安北道以外的地区延伸。试办阶段,组团的规模和人数不宜过多,要控制在每月两批,每批约三十人,全年不得超过七百二十人。
三、参加中朝边境自费旅游团的人员(包括一日游和三日游)仅限于辽宁省内的在职和离退休人员。所有参加者一律自费,不得以任何借口搞公费旅游。
四、同意我方派出团队和人员的组织、审查和批准权下放给你省有关部门。省旅游局要与外办、经贸委、公安边防、海关等有关部门紧密配合,切实做好对出国自费旅游团的组织、审查、批准和管理。
五、关于用我边贸小商品偿付朝方旅费和结算问题仍按(87)旅外字第089号文的精神办理。再次重申:用我边贸公司出口商品偿付朝方旅费的,只能是国家计划外的你省地方自产的轻、纺工业品及其它小商品,而不能用国家调拨物资(如粮食、油料、棉花等重要物资)偿付。
六、关于出入境通行问题。原则上仍按现行办法,由中朝双方边境公安、保卫部门商定。为便于管理,通行证件实行一人一证制度。
七、要制定具体管理办法(报国家旅游局、外交、经贸、公安部备案),加强对这一活动的管理。要教育我方人员遵守外事纪律、财经纪律,严守国家机密,遵守朝鲜的法律和有关规定。
参加自费一日游和三日游的人员,不享受临时因公出国人员携带免税物品的待遇。



1989年6月22日